本文共 100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MySQL应用优化
前面章节我们介绍了很多数据库的优化措施。但在实际生产环境中,由于数据库本身的性能局限,就必须对前台的应用进行优化,以降低数据库的访问压力。
对于访问数据库来说,建立连接的代价较高,因为频繁创建和关闭连接会耗费大量资源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池,以提高访问性能。
如果不使用数据库连接池,每次数据库操作都需要获取连接,并在操作完成后关闭连接,这会导致频繁的开启和关闭连接,进而浪费资源。
使用连接池后,我们可以直接从连接池中获取数据库连接进行操作,操作完成后将连接归还到连接池中。比如,像c3p0这样的连接池工具就非常适合这样的场景。
2.1 避免重复检索
在编写应用代码时,需要理清对数据库的访问逻辑,尽量减少多次对数据库的无用检索。尽量在一次连接中获取所有需要的数据。
比如,获取书籍的id和name字段,可以执行以下查询:
select id, name from tb_book;
如果在业务逻辑中还需要获取书籍的状态信息,可以执行:
select id, status from tb_book;
这样会导致两次数据库查询。而实际上,可以合并为一条查询:
select id, name, status from tb_book;
2.2 增加缓存层
在应用中增加缓存层可以有效减轻数据库负担。缓存层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决定。例如,可以选择将部分数据从数据库中抽取,存储在应用端文本文件中,或者使用Mybatis、Hibernate提供的缓存机制,甚至使用Redis等缓存数据库。
负载均衡是应用优化中一种常用的技术。其原理是通过均衡算法,将固定的负载量分布到不同的服务器上,从而降低单台服务器的负载压力。
3.1 利用MySQL复制实现读写分离
通过MySQL的主从复制,可以实现读写分离。具体做法是:将增删改操作路由到主节点(master),而查询操作则路由到从节点(slave)。主节点负责处理写操作并同步数据到从节点,写操作的压力集中在主节点,读操作的压力则分散到从节点,进而降低了单台服务器的负载压力。
3.2 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
在负载较高或数据量较大的场景下,分布式数据库架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这种架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高可用性。通过将数据分布到多台服务器,可以实现多台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均衡,提高整体的访问效率。
转载地址:http://xhdfk.baihongyu.com/